早期,採收過後的蚵殼多是被丟棄於路邊,或是作為填補農路坑洞的材料。然而過多的蚵殼棄之不顧會造成惡臭的散發不說,甚至會影響當地土質,於是漁民除了重新將蚵殼串接,作為牡蠣苗的附著物外,也時常用以補船,甚至將蚵殼磨碎或燒製成蚵灰作為建材。

 

冬暖夏涼的「蚵殼厝」

早年燒製蚵灰並非易事,必須要搭建大可容納數人的蚵灰窯,並鋪設八層以上的木炭、杉木皮等燃料,將蚵殼中的水分蒸發並分解出二氧化碳,使其脆化容易碾碎。將蚵灰與糯米汁、糖槳拌勻成泥便是當時所謂「三合土」的建材,台南安平古堡(原熱蘭遮城)就是以三合土為城牆建材。在福建泉州一帶,也有直接以蚵殼作為建築材料的「蚵殼厝」是透過將蚵殼一片一片堆疊成為牆面所建成,蚵殼耐鹽不易腐蝕且不漏水,在當地流傳「千年磚,萬年蚵」的讚譽,冬暖夏涼的蚵殼厝是早期沿海一帶常見的聚落風貌。

不只建屋,還能補船的蚵灰妙用.

 

 

不只是作為建材,加入桐油的蚵灰可以填補船中的隙縫,防水性極佳。蚵殼之所以能作為補船的重要原料,是因為蚵殼的主要成份為碳酸鈣,碳酸鈣在 1100 度的高溫下,會生成二氧化碳與氧化鈣,加水之後即為熟石灰,再吸收二氧化碳就形成不溶於水而且堅固的碳酸鈣。且蚵灰富有黏性膠結物,結合桐油防蟲的特性,還能達到抗腐蝕的效用。

👉蚵殼隨意丟棄的海洋悲劇

195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建物開始採以鋼筋水泥結構為主,而礦產的石灰因成本較燒製的蚵灰便宜許多,蚵灰漸漸被石灰所取代。蚵殼失去利用價值以後,蚵殼回收業者紛紛降低收購價格,原先約一公斤20元的收購價格一夕暴跌至5元,政府因應蚵殼問題通常都是以找暫置場及補助地方蚵殼收集車為解決之道。因此,許多蚵農便乾脆在採收後將蚵網及蚵架棄於海邊,蚵殼又再一次成為孳生有害物質及蚊蠅的廢棄物。

近年環保意識崛起,蚵殼的利用與再生成為產業界新星,除了原先將蚵殼打孔成串讓蚵苗附著的「採苗器」以外,開始出現將蚵殼碾碎作為肥料、飼料或是重新回歸建材的運用之道。

一般蚵商向養殖戶買籮裝蚵後,經過短時間的浸泡淡水以方便剝殼,之後就會運送到固定民家代為剝殼取肉,大朵的蚵殼會以每籮五十元上下不等的價格,賣給貫蚵串的人家做為培苗之用,其他的蚵殼則由製粉工廠的車子運走。蚵殼運回製粉加工廠後,先經機器去掉塑膠繩後即進爐烘乾,再經碾碎機碾成粉狀。

 

👉環保建材當道 蚵殼重新走入生活

而以蚵殼粉作為建築材料不僅透氣,也能強化建築結構,且可分解甲醛;現已有與稻穀結合的技術,製成環保混凝土,或是在柏油路面和水泥路面的鋪設原料中加入蚵殼粉增加路面的透水性,延緩地層下陷,甚至開始以蚵殼作為消波塊回填之原料。除此之外,蚵殼粉也進入日常生活中的運用,藉由提煉出蚵殼上的「珍珠胜肽」,可進一步製造如鈣片、面膜、保養品等生活用品。或者是將蚵殼高溫殺菌後奈米化,利用其強鹼化合物特性製成蔬果洗滌劑,可殺菌、去除農藥殘留,也可以利用其碳酸鈣加水發熱的特性製作為食品中的加熱包,相對安全且成本低。

透過科技的改良,蚵殼從廢棄物再次成為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必備品,不僅促進牡蠣養殖產業,同時也發揮循環經濟的效益,達成永續經營的目標,讓產業廢棄物不再是環保問題,化垃圾為綠礦,讓廢棄物成為黃金,為台灣創造更多再生經濟商機。

蚵殼被大量運用發展,衣十五研發團隊也開始著手與工廠合作,希望能夠把蚵殼的原始物料特性運用到商務襯衫上,除了改善穿著的舒適性外,也希望透過在服飾上的運用,減少蚵殼最後被丟棄的數量,為環境與社會盡一點心力.

 

➡➡➡​了解蚵殼紗商務襯衫

 

其他相關文章:

1.蚵殼紗環保商務襯衫系列一 : 蚵殼怎麼來? 台灣蚵仔揚名海外?

2.蚵殼紗環保商務襯衫系列三 : 從海洋廢料到環保服飾-看廢棄PET與蚵殼如何變身環保商務襯衫!

3.蚵殼紗環保商務襯衫系列四 : 蚵殼回收創造的海洋迴圈經濟,從搖籃到搖籃的環保機能商務襯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