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2018/05/29 來源 / 服務創新電子報
「創業要趁年輕」這對於中年創業的蔡介欽而言,似乎一刀切中要害,因為創業過程太辛苦,若沒有年輕人的那股衝勁,常常午夜夢迴會想所謂何來…
蔡介欽原本在家族企業按摩椅代工廠有很穩定的事業,然而與兄長的經營理念不盡相同,到了必須與忍痛切割的階段。雖然既有產業最熟悉,也有一大群老客戶,但是王子復仇不是他所樂意,也不願造成自家人競爭搶生意的局面,因此在他與中山大學EMBA第15屆的同窗好友促膝商談後,找了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打造「商務精品機能襯衫」台灣品牌,取名為衣十五(E15),在2013年12月正式登記公司名稱,一切重新開始。
”男性襯衫”是個非常傳統的產業,如果沒有突破性創新,要如何打入紅海市場?於是他將機能布料的概念,融入於品牌之中。為了打造「好看、耐穿、有質感」的襯衫,公司研究市場上各大品牌的成衣版型,並商請國內大學知名流行服飾設計學系協助設計;也遍訪臺灣及日本的機能布料廠,尋求能夠充分達到蔡介欽堅持吸濕排汗耐穿透氣的基本要求。
蔡總經理憑藉著一股傻勁從門外漢一路研究蒐集各種相關資料,一邊問一邊學,但是不諱言常常”被打槍”。根據之前在代工廠的工作經驗,他知道外包時規格的重要性,但是成品送達時還是往往不能百分百符合他的要求,代工廠常以老道的姿態回覆襯衫布沒有這樣做的啦…鈕扣都不是這樣釘的啦…
這時蔡介欽發現「創新最難的地方,竟是改變產業守舊的觀念!」因為過去從事機械產業,對於精密度的要求很高,「我要求襯衫的每一英吋要有14針到16針,但是工廠沒人願意理我。」經過四處尋覓,才終於找到願意配合的代工廠,但是第一批貨交出來卻有三分之二以上達不到標準。因為當時簽約時沒有附註違約條款,只能請自己員工一件一件手工修改,改完一件賣一件。這樣做下去當然不成,蔡介欽乾脆自行購買可以釘X字形的鈕扣機台,這樣才能製作符合高品質設計,堅固又好看的要求。當然鈕扣也是特別設計的形式,講究圓潤立體,於是成了衣十五特殊的產品標誌。
公司透過市場調查研究,知道大多數初入社會的年輕人,第一件襯衫都是純白的,也有一些顧客要求E15做純白襯衫,但是為了建立鮮明的品牌印象,蔡總經理明明知道這市場最大,還是堅持不做純白襯衫。衣十五的每一款衣服設計都是限量,設計團隊打造專屬版型,衣領加上獨特的花紋設計,以確保客戶買到的襯衫是多元並且稀有。例如,E15的領台與袖口布料都採獨特花色設計小量數位列印。
新創事業關鍵期在前三年,當時蔡介欽與合夥人決定投資500萬,設停損燒光就認賠殺出!手工改完第一批貨就放在拍賣平台透過網路出售,不過一段時間過去都沒有反應,這時才了解原來不是只放到網路上就會有人來買。只好找廣告傳媒公司進行推廣行銷,業績才稍有起色,但是每個月廣告費至少燒掉三十萬元,蔡介欽現在想想「那時真的太天真了。」
為了提升經營績效,蔡介欽又卯起來學習網路行銷,「我學FB粉絲團操作、廣告投放、學平台操作及優化,SEO、GA,所有網路行銷該學的都去上課了。」有一整年經常從高雄跑到台北上課,「學費和車資花了將近25萬元」。因此也認識更多懂網路行銷的年輕人,學得一身本事。蔡介欽認為這些辛苦付出都值了。「2016年12月9日是公司成立三週年,過了三年我們還活著,總算撐過來可以開始好好經營品牌了。」
品牌漸漸有了知名度後,顧客的意見也越來越多,蔡介欽堅持一定要達到零客訴,因此在官網載明了高規格的免運費退換貨服務。在商品鑑賞期內,只要對商品設計或品質不滿意都可以免費退換貨,即使在商品下水後,只要發現商品有瑕疵,也是派人收貨更換。公司放心讓客服員工跟顧客聊天,多多表達對顧客的重視與關心,這種貼心的一對一客服處理,讓公司的回客率高達六成六。
「衣十五商務襯衫所提供的不只是一件衣服,更是一份撐起心中一片天的自信。」
衣十五另外一個特別的地方,是蔡總經理也同時要求公司年輕的設計師,要先花一個月的時間到代工廠實習,每一個相關部門都要實際去操作瞭解。他認為這樣設計師在設計時才更能掌握各項細節。蔡總經理也告訴公司每一位員工,「我們不是賣衣服,E15賣的是自信」。他強調公司未來不排除搭配適合的西裝一起銷售,而這些步驟都不求快,蔡介欽相信建立品牌不能躁進。
對於經營E15的成就感,蔡總經理舉個例子。他描述有次在高鐵站月台上看到一位先生風度翩翩,穿的襯衫特別好看,好奇心驅使走過去,這時剛好有一陣風來將領帶吹起,他看到了E15特有的X字形立體鈕扣,「這不正是我家的襯衫麼!」心中一種莫名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嗯~再辛苦都值得堅持下去,蔡總經理暗地裡為自己加油打氣,一定要繼續拚下去。(採訪撰文/盧懿娟)